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4的文章

大孩子

  主日學結束後,聽完故事、背完金句的蓉蓉獨自在禮拜堂外一邊跳舞,一邊說著「躲貓貓、我要玩躲貓貓。」我覺得很有趣,於是邀請主日學的小朋友們:庭愷、旻丞、永泰一起跟蓉蓉來玩躲貓貓。我們猜拳決定由輸的人當鬼。蓉蓉還不會猜拳,所以由我們四個大孩子來猜,最後當鬼的是旻丞。而蓉蓉好像不太清楚躲貓貓的規則,所以當旻丞閉著眼睛倒數時,蓉蓉仍然愣在原地,觀察現在到底發生什麼狀況。   遊戲的過程,我彷彿回到了童年。我家住在巷子內,有很多鄰居小孩,每天大約下午五點,我們總是聚集在巷子內玩各式各樣的遊戲。孩子群中,我的年紀最大,鬼點子最多,所以 我 理所當然成為了孩子王。對當時的我而言,玩遊戲可說是跟吃飯一樣重要的事情。   某一天,遊戲結束回到家後,爸爸教訓我:「你怎麼成天跟差你三四歲以上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真是沒出息。要嘛,就應該找和你年紀相仿,甚至比你大的人相處,這樣才會長大。」聽完,我點點頭向爸爸示意自己已經明白,但爸爸苦口婆心的勸說仍然沒有讓我真正的「長大」。   事實上,我猜想爸爸和我一樣喜愛孩子。有一回鄰居家的孩子 - 志豪跑來我家玩,爸爸和他在沙發上玩得不可開交,樂得不斷吱吱笑。 而 當時的我在心底嘀咕著: 「爸爸,你不是說這樣很沒出息嗎?」。他們的遊戲讓我 看在眼感到有點吃味,因為爸爸對我們總表現出一副相當威嚴的模樣,讓人難以親近。我想,我們心底都住著一位孩子,只是我們很容易長大後就遺忘了(哥林多前書13:11),就連我的爸爸也不例外。   長大後,我更加珍惜每一次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也許這看來有一些幼稚,但我視之為珍寶。我相信透過每一次的遊戲,我們能夠更加明白孩子的心思,使我們學習如何去教育孩子;而透過和孩子的交流,我們的心靈也能受到洗滌,如同孩子心靈一般,乾淨且又純真。 「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就是最大的。  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馬太福音18:4-5

1:10000

  身為一位基督徒和家教老師,能夠邀請自己的學生到教會打桌球,是一件相當令人喜悅的事情。這禮拜六下午,我的國中家教學生 - 彥璋來到教會找我,希望能和我一起學習打桌球。於是我、永泰和彥璋三人,一起到教會的桌球室練球。   永泰桌球已經學了一陣子,所以當我做球給永泰,讓他練習把球擊入補球網時,他的姿勢已經相當純熟,而且很快就能夠上手;但彥璋則不然,他之前並沒有接觸過桌球,所以打球的時候我們花很多時間在調整他的打球姿勢。如果說一個桶子約內有一百顆球,我們至少打了五百顆以上。只是,盡管我教得口沫橫飛,想盡辦法示範標準動作給彥璋看,他好像還是沒有聽懂,擊球時,手總是會拐了一個奇怪的角度,所以打得不是很好。   趁著輪到永泰做球給彥璋打的時間,我跑到禮拜堂喝了點咖啡,跟大家聊天。「佳正,新來的弟弟球打得怎麼樣?」牧師娘問。「彥璋打球的姿勢滿奇怪的耶,手常常會拐一個奇怪的角度,好像怎麼教都教不會... 。」「正常的啊!我們要教人學會打一顆球,就要做一萬顆球給他打。」牧師一邊雕刻著他的木雕作品一邊加入對話。「一萬顆?」我有點懷疑自己的耳朵有沒有聽錯。「對,一萬顆。」牧師的語調溫和卻又堅定。    直到我在心底逐漸接受「做一萬顆球才能學會一顆球」的事實後,我發現自己漸漸的對教學更有耐心。就好像學算術,要達到精熟的程度,得先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才能逐漸讓公式融會貫通;也好像彈吉他,和弦要一次又一次的按,指法要一次又一次的彈,最後我們的肌肉才能直覺反應到正確的位置,演奏出悠揚的樂曲。   嘿,我是否忘了提到,彥璋現在可是越打越好了,他甚至決定以後每週六都要到教會學桌球。那天他打球還打到渾然忘我,捨不得回家呢。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  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羅馬書5:3-5

方向

  禮拜一大約十一點多,我才緩緩地從睡夢中醒過來。這幾天發生一些事、參加了充實又精彩的活動;只是活動充實到我來不及沉澱自己。 我有一個壞習慣,睡醒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床上滑著手機,尋找著與我有相關的訊息。 當我看見頌博約我當日下午兩點一起到教會打球,我才回想起我前晚和他的約定,於是我快速地和媽媽出門吃了午餐,回家準備家教課程後,趕到教會和頌博一起練桌球。   近桌、中遠距、正反拍、上旋、下旋拉球... 。我們練習了許多種類的球路。我還記得當時我請頌博作下旋短球讓我練習切球時,我問他:「切球通常是切下旋近桌的短球,把球輕輕地切回去對不對?」「呃... 不一定,切球也可以切長球,而且切回去的長短也要看你和對方的力道而定。」頌博認真地回答我的問題,我聽完點點頭。   這可不是我在誇大,影響桌球打得好壞的因素實在很多;小至握拍的姿勢、手指的角度、心理的素質、反應能力... ,大至體能好壞、身體的協調性、 對各式球路的熟悉度、整體的穩定度... 。有時桌球打到後來,如果沒有人在身旁 一起練習 、 指導 ,那麼打不好球的各種因素很容易讓人摸不著頭緒、深感沮喪;就好像瞬息萬變的人生,總是讓人難以捉摸。   今天,我把這個道理放在心頭反覆咀嚼。也許我曾在哪個人生關卡跌倒、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但我明白上帝必有其妙帶領,我相信耶穌基督就是我生命中的教師。祂所走過的道路,就是我人生中唯一的方向。 耶穌說: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要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約翰福音14:6

共鳴

  某次的家教時間,我拿起民謠吉他,一方面緩慢地在指板上爬格子*,另一方面和學生進行著發聲練習。   「你的音應該要再唱得高一些...。」對於想學唱歌的人而言,音準、節奏都是相當基礎的基本功,如果沒有在基本功立下穩定的基礎,那麼就更不用說要完整的表達一首歌曲了。 也許是以前沒有密集地在音感方面做訓練, 所以我的學生的基本功不是很好,但幸好他對音樂仍有濃厚的興致,還有一顆願意學習的心。   「還是不對,再高一點...、再高一點...,啊,不對不對!太高了...。」我們繼續練習著,但學習的成效始終不明顯。我偷偷地在心底覺得納悶,因為音準對我而言就好像是九九乘法表一樣,只要有密切地練習、仔細地聆聽,應該是很快就能抓到音準,找到正確的共鳴;但為什麼學生在練習的時候,對他而言好像是三角函數加上微積分一樣困難?我心底充滿疑惑。   突然,我的心底產生了一個念頭:「說不定我可以先和他唱一樣偏低的音,然後再慢慢地升到標準的音高。」我隨著心中的想法而做,果然這個方法是有效的!   我體會到,原來我們先前在練習的時候,就像是兩個不同國家的人;就算我努力地想要表達一件很美的事情,學生也努力地想要理解我說的話,但語言不通就是我們之間最大的代溝。一直到我學習了用他的語言來和他進行溝通,學生才能夠迅速地明白,我們才能夠 馬上 達到共識,產生最漂亮的共鳴。 ============================== ===   我又發現,原來人子降生也是相同的道理,人類在地上犯了罪惡,蒙上心眼看不見上帝;但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差遣至人世間,贖回世人一切的罪惡,教導世人上帝國的道理,並且在幽暗的罪惡中劃出一道鮮明的光,叫人人都能夠在祂身上得見永生的盼望。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  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約翰福音1:14 ============================== === *爬格子: 吉他的音階練習。

單車記 - 後篇

  如果我的生命歷程像是我騎著老單車走在返家的道路,那麼損壞的踏板或許是我容易焦慮的心。   「精神官能症」是一種主要由後天的心理因素(如: 焦慮) ,及先天體質脆弱,可能導致患者時常身體疲倦、食慾不定、呼吸感覺困難、心跳加速... 等困擾, 與現代快節奏的社會文明病 -「身心症」十分類似。 在大學期間,我面臨到許多人生的挑戰,也因此疑似罹患精神官能症。   起初,我不能夠明白上帝為何如此安排,我的人生似乎因此變得不再完美,我開始 對自己 、 對未來 失去信心。在這暫居的人生旅途裡,就好像前篇所提及的「 回家的路是一路的上坡,輪胎一圈一圈的轉,好像在諷刺著我的疲勞 是一圈一圈地無盡輪迴。」當時的我瞎了心眼,看不見任何希望。   誰知,上帝在苦難中早已安排了奇妙祝福。這台 簡樸的單車雖讓我放慢了返家的道路,卻使我得見沿途美景、聽聞蟲鳴鳥叫、享受芬芳氣息;可比上帝在我軟弱的身心中,讓我發現生命中那無比真誠、可貴的。我想,是祂讓我在苦難中學會堅持,在堅持中看見了盼望,在盼望中堅固了信心;即使我必須花費更多的力氣和心思來完成我的人生路,我豈不也因此得著那從天而來的智慧、得享上帝親自的同在、耶穌基督的馨香氣息?   此刻的我更加堅信,信靠上帝,祂必有其妙帶領。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  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 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希伯來書11:13

單車記 - 前篇

  這幾日由於氣候變化大,導致從小就有過敏體質的我可是眼紅鼻子癢、胸悶又偏頭疼。我想起先前中醫師對我說過:「你的體質需要多多運動...。」於是今日早起,我從曬衣間裏牽出我家的黑色鐵馬,心想著 :「我可以騎鐵馬去吃早餐、看醫生,另一方面又能達到運動效果,豈不是一舉兩得?」隨後興沖沖地騎上單車出了門。   如果說單車的別名為鐵馬,那麼我騎著的可說是一匹將近十五年的老馬。這匹老馬陪伴我度過了國小、國中、高中的歲月。在成長的過程中我換過幾部腳踏車,其中包含有避震性能的、競速專用的;但或許是因為這幾部腳踏車的性能太好、外觀太炫,所以 都 不知道被誰偷走了,留下的就剩這一匹又老、又不炫、性能又不佳的老馬。即使我幫這匹老馬上了除鏽潤滑劑,踏板的龜裂造成它和曲柄臂之間的摩擦,依然使得我必須花上更多的力氣才能夠順利前進。此刻,踩著老馬踏板前進的我安慰自己說:「這樣才有達到運動效果嘛...。」   回家的路是一路的上坡,輪胎一圈一圈的轉,好像在諷刺著我的疲勞是一圈一圈地無盡輪迴。我的心底不禁浮現出責備自己的聲音:「嘿!你幹嘛自找罪受啊?騎機車只需要五分鐘,輕鬆又迅速;騎腳踏車可就不同啦,你要花上三、四倍的時間,又那麼地辛苦,何必嘛... 。」我試著不理會那個責備我的聲音,繼續進行我的疲勞輪迴,但心情卻難免受到他的影響,感到有些沮喪。「啾... 啾啾啾... 」突然間我的耳邊傳來陣陣鳥鳴。哦,原來我已經騎到我家附近的水圳了。「嘰嘰嘰... 嘰嘰... 」嘿!這又是什麼奇怪的鳥叫聲?原本低著頭,苦命踩著老鐵馬的我抬頭一看,雖眼前只有一兩隻小麻雀,但我的左右兩旁卻是豐富的樹林、竹林及水圳。可不僅僅是如此,還有許多花花草草,讓我眼前的這一片風景又多添了一份美麗的色彩。「原來這是我騎著機車時不曾注意到的美景,我竟然生長在這麼美好的生態環境之中啊!」我一邊踩著腳踏車一邊想,同時也對這匹老馬產生了感謝之情,如果沒有它緩慢前進的速度,我又怎能有機會接受這自然美好地懷抱呢? 「神就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個從其類。  又造出各樣飛鳥、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 創世紀1:21

老爸的輪椅

  清明連假的第二天,我在暖陽的照射下甦醒;原來在台灣的清明節,並不一定如詩人所說的那般雨紛紛。隨後,鄰居的立昇弟弟馬上就傳來呼喚;他決不輕易放過每一個可以跟我遊戲的機會,我們僅僅用了一個週六上午就足以玩翻了天,從UNO牌、象棋、彈吉他、看漫畫、騎腳踏車、警察抓小偷、大探險... 一直玩到了我老爸的輪椅。   在家進行大探險的過程,立昇發現了我爸爸以前使用的輪椅。在我的印象中,爸爸當時因為身體機能退化、行動不便,所以必須使用輪椅;此外,對於肝病的患者而言,情緒是相當容易不受控制的,所以在我們幫忙推輪椅的時候,總是提心吊膽地推,就深怕一個推不好,馬上要挨他的罵。對我而言,這張輪椅是一段痛苦的回憶,而我已把它堆放在角落許久,似乎就快要遺忘。   「哥哥,這個可以玩嗎?」立昇此話一出,使我心頭一震。不過我雖覺得玩爸爸的輪椅好像不太好,但我總是難以拒絕小孩天真的要求;直到我們透過爸爸的輪椅玩得天翻地覆、不可開交,我才發現上帝醫治了我受傷心靈和回憶;祂竟然讓我眼中苦痛回憶綻放出陣陣美麗地 笑容,祂竟然讓等候祂的人得著如此豐盛恩典(耶利米哀歌3:25)。   休息一會、喘了口氣,我再一次抬起頭仰望天空,沐浴在這美好的陽光底下。也許兩年前的今天並不是什麼好天氣,但此刻的我深深地相信:凡那等候耶和華的人必定從心得力,如鷹展翅上騰(以賽亞書40:31)。 「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  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 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  啟示錄21:4

交響曲

  第二次戴上頭燈、穿著雨鞋。我和楊牧師、文威哥在夜深的時候,一起從麻豆前往台南的崁頭山採集蝸牛和 青蛙,進行生態調查之旅。行過將近一小時的車程,抵達了罕見人煙的深山,處處可聽聞蟲獸齊鳴,我還來不及享受這陣天然的交響曲,他們倆已經開始 精闢地 分析蛙鳴,並且整裝前往登山步道。   登山的路途中,楊牧師對我說:「我們在採集的過程中,要記錄當時動物所處的所有條件、因素。譬如白高腰蝸牛常常躲在姑婆芋葉的下方,這表示姑婆芋葉對白高腰蝸牛而言是良好的居住環境;此外,相關的日期、時間、天候、地點、位置... 等等,也都要記錄下來,這對生態調查和研究會有許多幫助。」這段有關生態調查的知識讓我大開眼界,原來我們要瞭解一種生物,不只是認識它的外貌,甚至要認識牠的成長背景,生長條件,如此一來, 人和生物之間才有真正和諧共處的可能性。   這段分享讓我聯想到我所喜愛的音樂。好像一首悲傷的歌曲是來自一段悲傷的情感,一段悲傷的情感則是來自一段悲傷的故事;如果我們要對歌曲能夠有更進一步的瞭解,除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詞外,還要從能夠中體會到歌曲的情感,甚至瞭解作者當時代的創作背景,才能夠對歌曲有更完整的掌握度。   求主憐憫,讓我也用同樣細膩的心思來跟我身旁的人們交往;好像我在大學時參與的服務隊,代代傳唱的「愛」之歌所提到:「因為愛我們才能相聚,因為愛我才瞭解你,因為愛我們彼此關懷,因為愛我永遠記得你...。」我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懇求, 讓我們能夠 如同交響曲一般,學習因著愛而相聚、而瞭解、而關懷、而存放在心間,永不忘記。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象造男造女。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 ,  也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                         - 創世紀1:27-28

小樹

  上週臨時取消前往台北的計畫後,我一如往常跑到神岡教會參與教會的主日禮拜。禮拜前,簡媽煮了一壺咖啡和我們分享,於是我和牧師坐在一旁,一邊看著教會所的種植的植物,一邊品嘗著咖啡並聊天。   「當時種植的時候,樹與樹之間的距離沒有丈量好,所以長出來的樹容易養分不足。你看,那一棵長得特別高的樹,它遮蔽了其他樹木的陽光,導致隔絕了身旁樹木的應獲取的養分,所以抑制了它們的成長。」我抬起頭,看著楊牧師手指的樹木,心頭不禁回想起「大樹下無小樹」這一句諺語,也因此而百感交集。   我想,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有時候就像是樹木之間的生態一般,我們都需要留給彼此適當的空間;倘若大樹終其一生都在替小樹遮陽避雨,那麼小樹的成長必定是有限的...。   此刻我替著那一棵小樹祈禱著,願它能夠有那麼一天,盡情地在陽光下沐浴、盡情地被雨水給滋潤、盡情地讓風兒給吹拂,享受著自由自在的氣息,逐漸成長、茁壯,成為得以獨當一面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