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5的文章

  自從開始幫忙養兔子之後,我平均一兩天就得為了兔子奔波去拔草 。算一算,淪為兔子奴迄今已將近兩個月。這段日子為了照顧兔子的飲食,我開始變得更加關注社區環境(四處探看哪裡有適合兔子吃的植物),也瞭解到什麼樣的野草是被噴過除草劑的草。從我觀察以來,我認為目前最常見、最好摘、兔子又特愛吃的植物是白花鬼針草。   白花鬼針草又名大花咸豐草、白花婆婆針、赤查某(閩南語)... 等。其擴展性極強,因此被列為台灣數種危害力極高的外侵植物之一。   想起一年前,在跟隨楊牧師到農場工作的期間,他教導我:「大花咸豐草在台灣是有害的植物,它擴散得快,葉片又大,容易遮蓋農場內尚未茁壯的樹苗,侵占養份。然而它雖然葉片大,根卻扎不深,缺乏保護土壤、避免土壤流失的效果。」言下之意,好像是在暗喻這個世代講話大聲的人很多,喜愛浮誇表象的人很多,然而這樣的人卻少少能夠擁護真理,恣意在人的心裏播不好的種,扭曲了社會的價值觀,忘記了老子「大音希聲」的教訓。   下午,我獨自一人靜靜地在教會拔著兔子要吃的草,靜靜地想著耶穌基督麥子與稗子的譬喻,靜靜地等待上帝國臨到的時候。而我相信,那個時候不會離我們太過遙遠。

不材之木

  求職的過程中,蒙得許多人的關懷、建議及指點,是我心存感恩的。然而,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你明明已經有教師執照,怎麼不去當老師(或補習班教師)?」每每面對到這個問題,「回應」對我而言就是一個小小的挑戰。   我想起莊子的一段寓言故事:「從前,一位石姓的木匠要去齊國,途中在土神廟旁遇見了一棵極大的欒樹,樹可庇蔭數千頭牛,枝枒之粗可造數十艘木船,圍觀的人甚多,然而石姓木匠卻不把它放在眼裏。   木匠的弟子細細觀賞了這棵欒樹,隨後跟上木匠道:『師傅,弟子隨師以來,從未見過如此碩美的樹木,為何師傅卻不把它放在眼裏?』『快走吧,它不過是棵散木,用它造船會沉、做棺會腐爛、做柱會遭蟲蝕... ,不過是棵不材之木,才能夠活到現在』   然而,木匠當晚做了個夢,夢見欒樹責備他說:『你拿什麼和我相比?是會結果的樹嗎?是能建造的樹嗎?你要知道,那些樹正是應為自己的才能而被磨耗了生命,遭人採摘、踐踏、砍伐。他們之所以夭折,都是因為侷限於世俗的眼光才遭害。你這個閒散之人,又怎能理解我閒散之木呢?』」   此刻,我想自嘲自己不過是棵「不材之木」。然而,願終有那麼一日,我能像那不材的欒樹,碩大且多枝,讓眾人得庇蔭與安息。

信心之路

  「如果你對我們有興趣的話,我相當歡迎你」今天面試時,公司的劉老闆對我這麼說。「我想,產業(實務)與學業(理論)必須兼顧發展,我一直有個夢想,我打算在我們公司創辦另一種職業學校,由像你們這樣有理想的年輕人來執行,讓台灣的工業能夠相較其他國家更有競爭力」。   我們暢談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劉老闆對我的教育背景相當感興趣,他提及:「雖然我目前就職工業,但我也是教育背景」、「我認為教育家不能只是為求安逸的生活,而是要有熱誠」、「工業應該要在地化、深根化」、「許多職校背景出來的學生,技術完全不行,責任就在於老師」、「我曾到某職校提出『教師再進修』的計畫,結果卻不了了之!」... 等等。我聽得津津有味,深深被他提出的想法吸引,感覺到他是一位有遠見、理想、異象的領導人。   其實,求職的旅途,對我而言也是一條信心的道路。事實上,這一路而來我都是四處碰壁的,甚至昨天以為能在神岡某間腳踏車大廠能夠順利求到一份工作,沒想到馬上就收到落選的通知,我感到有那麼幾分沮喪和失望。彷彿自己走在充滿風浪的海面上,只要一失去信心,就會沉落海底。然而祂的話語卻是我這一路上的光,讓我明白「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的道理,紮實地預備自己,聽從上帝的安排。   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通往天家的路也不是一條康莊大道,然而我們都當背負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主,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願上帝的國臨到這個國家、這個社會、臨到我們中間。也願上帝持續引領我前面的腳步,讓我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歸榮光予主。 「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 羅馬書14:17 ================================= 「神要開道路 在曠野無路之處... 」主啊,願你差用我... 。

寬恕

  我性子急、求好心切。在學習桌球的過程中,常常在思考著「該如何才能把球打好」,所以,偶爾與弟兄姊妹們練習的過程中,若留意到有人不斷地在同一個球路失誤,好像無頭蒼蠅,沒有意識地在靠直覺打球,沒有在思考、調整及反省時,我會開始感覺到失去耐性,一則是練習彷彿沒有多大成效、一則是覺得是在浪費時間。   然而,每當我感覺到自己的耐性即將要被磨耗殆盡時,我會轉而向上帝祈求幫助。我想起耶穌基督教導門徒向上帝祈禱的主導文說道:「赦免阮的辜負,親像阮也赦免辜負阮的人... 」。   事實上,我在生命的道路上,又何嘗不是跌跌撞撞,常常蒙得上帝及人們的寬恕呢?   或許,耶穌基督的教導已經很明白,並不是他人需要被寬恕,而是我們自己需要寬恕他人。因為耶穌基督要我們透過寬恕他人,來體會上帝寬恕我們罪過的宏恩,藉此體會到神愛世人的真理。 ================================= 祈禱: 走在這條信心的道路上,它不是易路、不是寬暢大道。 但主啊,幫助我,教我不致動搖,教我明白生命的真義; 不教我倚靠自己的聰明,不教我偏行自己的道路; 但教我全心全意倚靠祢。

屈志

  古人說「初生之犢不畏虎」,退伍後,我自以為條件還算不錯,所以上網隨意投了一份履歷,就開始癡癡地等待回應。媽媽得知這一件事,相當急切地教導我:「投履歷不一定等同於任職,你應該多投幾家公司,這樣你才會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這段經驗讓我想起《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段話:「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初出江湖,有理想和抱負固然很好,但有時候,缺乏社會經驗的年輕人們更該虛心向已經步入社會的前輩們虛心討教,才不至於讓理想變成妄想、讓抱負成了辜負。   摩西壯年時蒙上帝呼召,要他領上帝的子民──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不計算婦女和兒童,光是男丁,就有六十萬人(出埃及記12:37)。然而摩西缺乏信心,不斷用理性來批判自己,甚至三問上帝;最後還因為自己口才不佳,懇求上帝不要差遣自己。   其中有一個問題問道:「我到以色列人那裡,對他們說:『你們祖宗的神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他們若問我說:『他叫什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什麼呢?」然而,上帝的回應相當有意思:「我是自有永有的(I am who I am)…」。原來,上帝要摩西、要以色列投靠的,就是那創始成終的主宰──耶和華。(出埃及記3)   願我們都能透過這段經文得到智慧,盡心盡意來信靠那位自有永有、創始成終的神,不單倚靠理性,更是倚靠信心來跟隨主。

  有一首極美的詩歌這麼唱著:「雖不見祢,觸不到祢,但是我知祢一直就在我心底… 」。我好喜歡這一首詩歌,除了旋律優美之外,就屬歌詞簡明扼要,又觸動人心。對我而言,上帝正如歌詞所說的,在人類的感官、理性常常沒辦法接受祂的存在,然而唯有透過信仰,得以讓我真實的經歷上帝的宏恩。   「形上學」的中文字源,取自於《易經•繫辭上傳》,裏面說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藉此可知「道」是超脫形式之外的存在。此外,在《約翰福音》中記載耶穌曾對學生們這麼說:「我就是道路… ,若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翰福音14:6)。   這一段是耶穌和學生(多馬)之間很有意思的對話,學生問:「主啊,我們不知道祢往哪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尋思,學生問的是確切的位置,然而耶穌的回答卻是超脫時間、空間的方向,藉此告知學生「我就是道路」。   願主憐憫世人,教導我們明白上帝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無論在高山又或是低谷,祂都必與我們同在。也懇求上帝增長我們的智慧,好教我們不偏行己路,而是跟隨耶穌基督的腳步,走在那條滿有恩典的道路之中。 =================================   本日靈修時,回想自己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心頭浮現一些感動:「或許不是上帝沒有回應我們的祈禱,而是我們太過渺小無知,以至於我們未能發現自己活在上帝的懷抱當中」。   再一次向上帝求憐憫,教導我們有開闊的眼光、心胸,來承接上帝的慈愛,來進入上帝的國度裏。 :)

我信,因為無理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一書,運用曲折離奇的故事,漂亮地結合了人類的本性、感性、理性、靈性… 等特性,構成了一本難得的文學小說。我喜歡小說中對於動物、人類、信仰三者之間那相當細膩、具有靈魂且樸質的描寫,讓我幾乎就要相信這一段故事是真實的。   感官、理性與信仰三者是很有意思的交集。我印象特別深刻神學家德爾圖良(150年-230年)的名言:「我信,因為無理」。他提出「在人類感官所不能及的,需要理性來補足;在理性所不及之處,則需要信仰來彌補」。   這一段話讓我相當有感觸。我必須得坦承自己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曾經,同時間面臨到課業、情感、家庭、信仰…各方面重挫的我,變得躁鬱恐慌,難以再相信任何事情,精神不穩定、身心失調、情緒低靡,猶如行屍走肉,甚至感覺到生命沒有意義。在我的感官與理性都不能救贖我脫離死亡的恐懼時,我決定再一次選擇信仰,即使它曾經讓我跌倒,讓我深深地懷疑,然而卻也唯有它能夠給我再一次站起來的希望,即便我的理性不斷在我心底產生強烈的衝突,我仍選擇信仰,讓它成為我的力量。   熬過死蔭的幽谷,經歷了失眠、憂鬱、恐慌、消瘦的歲月,如今的我,要用我的生命來作見證,是上帝領我走過了荒蕪地曠野,讓我不論身處何處,皆能夠得到盼望和力量。 「...耶穌說:『不要怕,只要信!』」- 馬可福音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