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5的文章

中秋夜

  「這是我的身軀,為著你們所打破的」,這是救主耶穌基督於「最後的晚餐」之時,對門徒們所說的一段話。   我時常自嘲自己跟「胖虎」一樣是孩子王,只不過不像胖虎一樣,反而常常有一堆孩子喜歡跑來找我玩,我想這是上帝恩賜給我的特質,我總是心存感謝,不特別引以為傲。   為了今年度的中秋烤肉音樂會,我和彥安時常團練到深夜、和大小朋友們搭建營火搭得揮汗如雨、烤肉當天洗碗筷、搬電子琴、桌椅、擴音設備…等器材,直到開始烤肉,一群孩子環繞在我身邊,要找我挑戰「許純美拳」,此外,還得安排音樂會演出的相關事宜… 。老實說,我實在沒有時間好好坐在板凳上專心地享用烤肉大餐,不過卻也因為這些人、事物,讓我感覺到自己忙得不亦樂乎。   熱鬧完了,回到家,安靜地沉澱自己的心情。腦中再度浮現起基督的這一番話。尋思,耶穌基督的尊貴之軀,為了世間罪人捨了自己,盡自己的時間、精神,甚至生命奉獻給世人;原來我也開始學習起基督的精神,漸漸地捨了自己,愛我身邊的人、事物。   今年的中秋夜月,雖受杜鵑颱風的影響,烏雲密布,無法觀賞;陣陣強風,綿綿細雨導致不便燃燒營火。但我們因為愛而相聚、而分享、而同樂,豈不比中秋夜月更美?比雄雄營火更加溫暖嗎? 「...要記住主耶穌自己說過的話:『施比受更加蒙福。』」使徒行傳20:35

牧兔

  簡媽因為某些因素,不便再養兔子,所以不捨地將她兩隻兔子「過戶」給我,期許我能夠代她好好地照顧「布丁」及「灰寶」。我除了偶爾開開簡媽的玩笑說:「爺爺講:『兔肉炒三杯、麻油烹兔肉很好吃。』害讓我好心動。」之外,我倒也認真照顧起這兩個小動物,體會起上帝創造生命的奧妙。   除了小時候姊姊養的貓、媽媽養的狗之外,這次養兔子可說是我第一次挑起責任,照顧動物的經驗。回想起楊牧師訓練犬的方式,他說道:「我餵養自己的狗,從來沒有所謂的放飼料到碗裏,任由牠吃。而是一次一顆,都是從自己的手心供給,藉此建立狗與主人之間的關係。」   尋思覺得有道理,所以除了天天餵食日用的野草之外,每到了夜晚,我便餵食牠們倆最愛的飼料,一次一顆,先叫聲「布丁」或「灰寶」後再行餵食。日復一日,起初叫牠們名字沒有反應,至今只要我一呼喚,牠倆馬上就豎起耳朵,睜大眼睛探望我的方向,同時朝向我奔過來,爭先恐後,模樣十分討人喜歡。只是我未曾想過兔子也有相當程度的智商,能夠認得主人的呼喚。   此一訓練模式於心理學稱之為「古典制約」,為十九世紀末蘇俄心理學家巴夫洛夫所提出。甚至後人透過「古典制約」的操作模式進行行為治療。   藉此,我也開始思想起上帝與人類的「約」,透過先知,祂讓人們明白祂的應許必不落空;透過基督,祂讓我們知道祂的愛要在這個地上成全。或許,祂正如同我盼望兔子認得我聲音一般,期待終有那麼一日,人人都能夠聽見來自於祂的呼喚,明白「神愛世人」的心意。

篳路藍縷 - 《築夢大道》觀影心得

  週二,赴了彥安的約,早上帶教會裏的小黑去獸醫院看診,中午到了戲院看現正上映的歷史劇情片「築夢大道」。電影是描述1965年,由社會運動家馬丁˙路德 金恩博士,號召美國國民於埃德蒙佩特斯大橋(E.Pettus Bridge)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進行抗爭行動,來爭取全國黑人的投票權。   對我而言,這是一齣沉重、寫實卻又激勵的電影;尤其五十年前的先進民主國家--美國--尚且走過這一段真民主化的歷程,身為寶島子民的我們,更需要一齊面對建國僅百餘年的民主國--台灣。   耶穌基督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加福音9:23)」我想,金恩博士以「和平、非暴力」的精神來抗爭,正是效仿基督獻身捨己的精神;即使遭受不解或惡意攻擊,仍然奉守基督「以善勝惡」的理念,持守到底,豈不與中國大儒的「以德報怨」不謀而合?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我們知道「真民主」不是一條易路,卻是一條通往真理、與生命的道路。願台灣搖籃裏的孩子們,能夠搖出一個共同的夢想--開啟一條大道--一條邁向陽光的康莊大道。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羅馬書12:21

精神

  「當你不懂得如何擊出拋物線的軌道,就表示你不了解桌球的精神。」我對著集球網獨自進行遠距離削球時, 楊牧師坐在我左後側的椅子上,一邊講解設置桌球網的意義,一邊 比劃著兵乓球的軌道應該如何行走。我愣了一會,尋思自己 究竟是 哪個環節出了差錯,導致他說了這一句重話?   原來,削球是一門慢節奏、防守型的的功夫;我本性急,想快快地學好這門功夫,倒誤把削球打得又強又快,以至於時常衝出去的球還未能在空中劃出拋物線,就直直地衝進集球網(或掛網)自殺。我仍呆立著,想起牧師先前的教訓:「常常,人覺得打球就是要拚搏,球打得越強、越轉,比賽起來就越是好看;但又有多少人想過,『競技桌球』的重點不是在比誰打的球好看,而是在比輸贏的?」   當下心念一轉,又想起使徒保羅教訓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們說:「你們中間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若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哥林多前書15章)」倘若基督徒不明白「基督為世人而死,第三日後復活升天」的真理,那我們所信的不過是徒具形式的宗教罷了。打桌球若只懂得打得快、打的旋,卻不懂得以小搏大、借力使力的精神,那麼一切所學也只是徒有其表了。   想通之後,削起球來,手臂已不在緊繃使力。我蹲著沉穩地步伐,待球從地面彈躍至最高點,重力與反作用力互相達到平衡,一切彷彿靜止的那一瞬間,揮舞球拍,輕輕摩擦球的後下側,腳步重心由右至左移轉,再柔柔地將球拋起,此刻乒乓球所劃出的球道已經有別於往,而是一道具有弧度的拋物線。

韻味 - 《刺客 聶隱娘》觀影心得

圖片
  近期正在拜讀金庸系列作品,恰巧讀到「俠客行」裏頭額外收錄清代畫家任渭長的「卅三劍客圖」,以及金庸對於這三十三位劍客故事、背景介紹。其中有一篇,就是出於唐代裴鉶所做的「傳奇」裏的「聶隱娘」;也正是當前侯孝賢導演的武俠新作「刺客 聶隱娘」的故事由來。基於這段奇妙的巧合,讓我不得不對這部電影心動,即便前三天才看過一部當紅的國片,也無法消弭我想看這部電影的決心。   我默默地在包包內塞了一杯梨山烏龍茶、拎著一包爆米花、一杯可口可樂和一張電影票走入了戲棚內,電影不久後開播。觀賞了約二三十分鐘,爆米花三兩下吃完之後,我漸漸開始明白為什麼這部電影在網路上會得到那麼兩極化地評論。就普遍的電影而言,一齣故事的鋪陳、主軸、結尾通常都猶如西洋油畫一般清晰,節奏緊密,不隨意拖泥帶水,好像可樂一般讓人即刻感到過癮;然而侯孝賢所執導的「刺客 聶隱娘」,則好比東方的墨畫,意在筆先,除了刻劃逼真的武打橋段外,我就是喜歡欣賞演員約莫十幾秒不說話,用神情來鋪陳劇情的發展,沒有什麼華麗特效,沒有高潮迭起的激情故事, 倒像是去了糖的梨山烏龍,入口之後,韻味無窮。   可惜,這不是人人都能夠接受的電影。酸辣湯喝慣的人,怎麼還會想喝青菜豆腐湯呢?   即便如此,我仍然欣賞侯孝賢導演「求實」的拍片精神,沒有加油添醋,卻讓人在清淡平凡中看見「真」,這未必是喜歡調味料的人所能接受的。   透過這部戲劇的拍攝,也讓我對「真理」重新檢視。或許「祂」好像這部戲所追求的「真」,並不需要太多的文字語言,有時候一個神情、一滴眼淚,就足以讓我們明白「上帝愛世人」的道理,而且值得讓人一再回味。  「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   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 羅馬書8:26 附圖為自己寫的題字

朽木

圖片
  近期,撿了一塊半朽的樟木,直徑約莫我的一個手掌大,高度大約三十公分左右。我趁著退伍後的空閒時間雕刻著這塊樟木,然後在上頭書寫了「朽木」二字做浮字刻。   正值雨季,除了用餐時間我很少出門,在家的時候我常常把玩著這一塊木頭。某一回,媽媽看見我在木頭上寫了「朽木」二字,同時對它又雕又刻地,於是笑著引用孔子的話說:「朽木不可雕也」,而我有些俏皮的開玩笑回應:「那如果我把它雕成了,不就顯得我很厲害了嗎?」隨後,我們母子倆相望,呵呵大笑著。   事實上,我知道自己書法及雕刻的技藝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所以我是否能夠賦予這塊半朽的樟木獨特的面貌,倒不是我想表達的重點。雕刻時,我常在心底問著自己:「雖然古人說:『朽木不可雕也 』,但如果藝術是被材料、形式所侷限的話,它對人類而言就不會這麼備受重視了;藝術不正是因為它能透過各種圖像、文字、聲音、材料... 等形式來表達人類的感動、寓意、精神而偉大嗎?」所以這一次我捨棄了工整的雕刻手法,反而採用粗曠、不規則地雕刻方式來呈現這一次的作品。   或許這個世界上的真理也是如此奧妙。牧師常教導我們「上帝的啟示不只是存在於聖經,還有自然啟示、歷史啟示... 等」,上帝創造了多元又豐富的世界,難道我們不應該用更加開闊的心胸來學習、來接納嗎?   我很慶幸自己生長在一個擁有多元民族的島嶼國家。願我們都能夠在此相互學習,得到更加深遠的眼光,藉此觸及上帝所要曉諭我們的真理。 ================================= 附圖為半成品,還在加工中,先撰寫一篇文章來記錄此刻的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