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4的文章

大灰牆

今天下午, 我再度整裝去找大灰牆練習桌球。 現在回想起來, 他是我在教會初學桌球沒多久後, 我的好朋友介紹給我認識的。 他對我說: 「佳正,我介紹你一位朋友 - 大灰牆,  你和他練習,他會教你學會打球時的腳步及穩定度。  如果你找不到人陪你打球,你可以找他一起練習。」 「......。」 當時我有點懷疑地看著大灰牆, 和他一樣冷冰冰地沉默不語。 ********************************************* 不久,當我獨自一個人練球的時候, 我想到了大灰牆可以陪我練習。 「好吧,現在只剩下我跟你,  那就我們倆來練幾球吧,你準備好了嗎?」我問。 「......。」大灰牆沉默不語,但貌似已經準備好了。 「那我來囉!」於是我發出了第一顆球。 我怎麼也沒想到, 大灰牆冷不防地將球瞬間擊回, 而且好像在找我麻煩似的, 把球打到遙遠的另一端, 讓我根本來不及反應。 「喂!你這根本是存心想要找麻煩嘛!」我抱怨著。 「......。」大灰牆依然沉默不語。 接著我又嘗試和他練習幾球, 但每一球的結果都是一樣, 於是我很快地感覺到心灰意冷。 我對他說: 「好吧,我們這樣一直撿球也不是辦法,  我看今天就先到這邊吧。」 然後我偷偷地跑去找補球網練習, 大灰牆則是冷冷地站在角落悶不吭聲。 ********************************************* 補球網也是陪伴我練球的一位好朋友, 他號稱桌球界的「最佳補手」; 只要擊出的球在合理範圍內, 可以說幾乎沒有他接不到的球。 可是我發現了一個關於他的小秘密, 雖然依他的功力幾乎沒有接不到的球, 但他有一點點自私, 幾乎從來不會明顯地告訴我球打得好不好, 有哪些需要調整的地方。 就這樣和補球網練了好多日子, 我自認為球打得挺不錯了, 也漸漸地忘記大灰牆的存在。 某天, 我在和楊牧師練球的時候, 牧師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佳正,你的穩定度不夠,  這樣子我們之間的練習會花費很多時間撿球喔!」 雖然我已經盡力想要把球打入好球帶, 卻總是力不從心, 這讓我感覺到相當挫折, 我和牧師地練習也因為他臨時有事情而告一段落。 ****************

模樣

圖片
在研究教育專業科目的閒暇之餘, 我喜歡花一點時間漫無目的 地 閱讀; 在這猶如大海的淵博知識庫裏, 總有許多豐富、變化萬千的生命在其中, 有時候這些生命也滋潤了我的心靈, 拓展了我的視野。 這兩天「阿樸的奇想」一書引起我了的共鳴, 我喜歡作者用孩子作為故事的主角, 用他無比的純真及想像, 讓大自然成為自己的生命導師, 交響出許多純樸卻又動人的寓言故事。 其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寓言故事是「石頭的話」, 石頭對小主角阿樸說: 「... 我們每一個的個性都不一樣呢!  什麼樣的個性就有什麼樣的面目呢!」 「真奇怪呀?」阿樸說。 「不一樣的個性顯出不一樣的面目,  有什麼奇怪?  我們覺得一樣的個性顯出同樣的面目才是大奇聞呢!」 我想這對正值青春的我們都是一個很深刻的提醒, 也許在不遠的未來, 我們都學會了當一位成熟的大人, 卻忘了要如何當一位純真的孩子; 被社會雕塑成形後, 卻忘了自己的模樣。 然而除了我們自己, 再也沒有人能夠告訴我們真正的自己是什麼樣子。 我也期許自己心中能夠永遠住著那一位孩子, 讓我好好地用我一生保守他, 因為我相信他就是真、就是善、就是美, 就是我最初、最終的模樣。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  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路加福音18:16

體會

圖片
「仔細觀察乒乓球的入射點以及出射點,  並且在球飛到最高點時用身體的力量回擊,  這是入門後應該先學的。」楊牧師在某個周末教桌球時對我說。 雖我聽得似懂非懂, 不過也把這句話放在心頭; 直到某日和朋友在拉球時, 我發現自己開始能夠注意到球的落點, 並且抓準球飛到最高點的時機揮拍後, 我才明白牧師說這句話的意義。 在學習的過程中, 難免會遇到一些我們當下還不能夠體會的道理; 好像耶穌曾與尼哥底幕的對話中 提及: 「...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得永生。」(約翰福音3:14) 我們很難體會耶穌當時說這話的譬喻究竟是什麼意思, 直到看見耶穌被人釘死在十架上, 第三日後又復活後, 我們才深刻的體會到祂這句話的意義。 我想, 就好比 楊牧師曾說的: 「聽不懂的話先放在心底,  也許有一天你就能夠有所體會。」 我也願上帝能夠用祂充滿恩典與祝福的道理充滿我的心, 同時也期待自己終能活出榮光上帝的生命。

天空的開拓者

這兩天利用了一點時間閱讀萊特兄弟的傳記, 我很喜歡萊特兄弟的精神, 他們好像兩位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 面對挫折卻又不輕言放棄; 即使遭遇環境所帶來的限制與困難, 他們也要為了自己的夢想來突破當前的窘境, 替自己,也同時替人類文明擴展了嶄新的格局, 成為名副其實的「天空的開拓者」! 當成功征服天空的兄弟倆周遊列國展示飛行偉業, 並聲名大噪光榮歸返故鄉之後, 父親密爾頓欣慰地對萊特兄弟說: 「你們總算到家了。你們已經成了偉人,  家鄉也因你們而出名!」 哥哥韋爾伯回答爸爸:「我們倆並沒有改變。」 我想,韋爾伯所說的是: 即使兄弟倆成為眾所皆知的公眾人物; 但他們沒有浸淫在名利的誘惑中, 他們依然是從前的萊特兄弟, 他們一樣敬愛自己的雙親及家庭; 他們一樣持續為了征服天空而努力。 即使完成夢想的路途中會經歷許多失敗, 好比兄弟倆曾從高空墜機; 也曾面臨同行帶來的挑戰、威脅; 也經歷了失去至親的痛楚; 但他們相信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在, 這些挫折就不能夠成為阻礙自己夢想的藉口。 我也期待自己能向萊特兄弟學習, 也許我並沒有萊特兄弟倆崇高的夢想, 但我可以開始在我成長的歷程中砥礪自己的心志, 讓自己看得更高更遠; 也許我並沒有萊特兄弟倆強烈的好奇心及毅力, 但我可以擁有一顆願意的心, 對於身旁事物的學習, 以及順服、接納上帝在我生命中所安排的美意; 也許我並沒有萊特兄弟倆良好的家庭背景, 但我可以學習好好愛自己的家人, 讓上帝的慈愛在這個家庭裡顯明。

圖片
今天早上, 我到了教會的桌球室, 和陳牧師打了一場約一個小時的桌球, 這段過程中讓我體會到「自己練習」以及和人「一起練習」的差異。 在查爾斯 庫利 (Charles Horton Cooley) 所提出「鏡中自我」的概念, 我們把人當作一面鏡子, 透過我們自己的行為表現, 再對於他人的看法進行來辨識、釐清, 最後我們依據「他人的看法」來形成自我的概念, 讓我們能夠經由這個管道更認識自己。 又好比唐朝 魏徵 過世之後, 唐太宗曾傷心地說: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魏徵逝,朕亡一鏡矣。」 由此可見這一對君臣之間互相依賴的良好關係, 甚至我們可以得知「貞觀之治」這流傳千秋的佳話。 也許, 我們都需要透過鏡子來更認識自己, 甚至是修正、調整不完美的自己, 我也願救主耶穌基督成為我生命中那最真誠、純全的一面鏡, 讓我能夠活出祂謙卑卻又榮美的樣式。 「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  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 哥林多後書3:18

機會

前些日子, 媽媽對我分享到她服務的醫院裏頭, 來了一位約莫三十多歲的年輕看護, 他為人處事圓融, 懂得跟同行同事建立良好地工作關係; 但他在開始執行他的服務工作時, 卻待他的病人相當嚴苛。 「爺爺不行,這件事情你要自己來!」 不論是吃飯、復健, 這位看護總是要求病人得自己重複進行這些動作, 即使他們動作笨拙得可憐, 他也不允許自己輕易伸出援手協助他們, 甚至進行復健動作時, 也要求病人要數算自己的動作重複進行了多少次, 數錯了就得再重頭來。 在某些病人或者病人家屬眼中, 這位看護或許惡劣至極, 根本不懂得好好照顧病患; 但當我們瞭解到他的專業素養後, 我們才明白, 原來他要求病患自己操作一些基本動作, 是避免病患的肌肉嚴重退化, 甚至無法使用; 原來他要求病患自己數算復健動作的次數, 是要病患把握每一個可以動動腦的機會, 避免病患的記憶力快速退化。 不論是什麼樣的要求, 背後總有一個真正對待病患好的動機, 只是他們還不明白。 聽完媽媽的分享過後, 我才發現到原來上帝就好像這位專業的看護一樣, 祂應許我們經歷種種的挫折及試煉, 讓我們得到 許多 裝備自己的機會; 即使過程中讓人感到相當痛苦, 甚至讓人低聲哀求祂來挪去自己的煩惱; 祂也不願輕易剝奪每一個讓我們成長的機會, 而且總是輕聲地對著我們低語: 「我的孩子,我愛你;相信我,我的恩典夠你用。」 「你們所遭受的試探,無非是人所遭受的。  神是信實的,他不會讓你們受試探過於你們所能受的;  而且在你們受試探的時候,他會給你們開一條出路,使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10:13

志願

圖片
有 心之士稱為「志」。 我很喜歡「志」這個字, 它代表的是一個有心的人士, 而「士」這個字又好像 一座堅定不移的十字架矗立於 地面上, 相當有意思。 今天朋友問了我: 「佳正,關於吉他,  你有沒有建議初學者先學習什麼比較好?」 「這可以看你的學吉他目的是什麼呀!  好比我一開始學吉他單純只想要自彈自唱,  直到我學會了基本的彈唱之後,  漸漸地發現到我需要更好聽地伴奏才能夠有更完整的音樂性,  於是我開始練習起指法、Solo...等等不一樣地東西」我說。 我想學習桌球也是類似的概念, 也許一開始打球的動機很單純: 我只想要活動活動身體。 但在達成我的活動身體的目標之後, 我開始把目標放得更遠, 學習起打好每一顆球, 並且透過桌球跟身旁的親友分享、交流, 同時也砥礪著自己的心志, 讓自己在不同的地方能夠看得更高、更遠。 即使學習的歷程難免經歷挫折與瓶頸, 但我明白當自己的「心」放在一個確定的目標時, 我們就不用害怕被眼前的困難絆倒, 得以持續勇往直前。 願上帝賜給我一個願意的心, 讓我背負起自己的十字架, 跟隨救主耶穌基督的足跡; 讓我在身邊每個有需要的地方, 得以彰顯上帝的榮耀, 作一位基督的有志精兵。

法舍的反省

圖片
在「達文西密碼」這本小說中, 法舍被描寫為一位性格剛烈、一絲不苟的警官; 同時也是一位「相當虔誠」的基督教徒, 在教會的教導下, 他認為:所有非基督教的儀式、符號、神祉, 通通都屬於惡魔 - 撒旦的詭計。 也許在我的心底,也住著一位法舍。 我漸漸地發現到, 在我的信仰文化裏頭, 好像有一種意識形態: 只要非屬於基督教, 都是違背上帝真理、不潔淨、邪惡的。 這對身長於傳統台灣宗教信仰家庭的我而言, 不時會遇到許多信仰及心靈上的衝突, 這些意識型態的暴力總是使我感到疲憊不堪。 好像故事中的一段情節: 也許單純的一個符號, 在蘭登的眼中可能是孕育及聖潔的象徵, 在娜佛的眼中的僅單純是一個充滿思念的心情; 但在法舍眼中代表的就只是惡魔的印記。 放下了信仰的有色眼鏡, 我開始慢慢學習欣賞台灣的民間信仰和習俗, 也在其中看見了許許多多的真性情, 裏頭有祈禱、有思念、有道別、有祝福, 甚至期望某日得以再相見, 而我相信這些情感都是最真誠的。 願上帝持續帶領, 讓我在每一次的批判中, 探究到何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