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6的文章

不能傳承的是切身經驗

  公司來了位新同事,主要工作內容為協助我處理繁瑣的圖面資料。新同事是一位年紀長我幾歲的小姐,個性比較粗枝大葉,雖有證照,卻沒有製圖方面的工作經驗。起初在員工內部教育訓練的時候,我頗有耐心地教導她繪圖軟體的操作介面,過程中她不斷地提問,乍看之下,似乎蠻積極學習,直到教育訓練階段結束之後,我發現許多我已經教導過的操作模式她仍然不熟,甚至連嘗試也不試就毫不客氣地不斷發問。終於,我的耐心被磨耗殆盡,就不太客氣地回應:「這些指令我明明就有教過,妳怎麼連試也不試就在發問?」未料她竟回應:「啊我就不想要自己動腦嘛!」   同事的粗枝大葉,甚至讓我在家睡覺時都作了關於工作的惡夢。事後,我鄭重地告誡她:有些東西如果省略了摸索的過程,當然能夠迅速地得到解答,卻永遠不會印象深刻。   我想起了自己信主的歷程,在我至親重病、課業壓力、人際疏離、身心病症… 等困難壓得我無法喘息之時,我決定信靠耶穌,卻誤入異端教會,導致自己價值觀錯亂,精神不穩定(註:異端教會焦點已經不再是耶穌基督)。走過了失去一切的幽暗之谷,直到我再次鼓起勇氣走出異教,決定再給自己一個相信耶穌基督的機會之後,我的生命經歷竟成為了部分弟兄姊妹所需要聽到的見證,雖然常常提及這些往事之時,就好像撕裂了心中某處傷口的痂,卻又心甘情願地與弟兄姊妹們分享,就好比保羅所說:「我唯一值得誇口的,只有自己的軟弱。」然而這一切若非親身經歷,又怎能成為見證?   我想,我們所相信的道是生命的道,而不是口舌之道。耶穌基督在復活升天以前,不也這麼對門徒們說:「聖靈降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我再說:「圖面的繪製,沒有自己親自去操作練習,要怎麼能夠學得會?生命的見證,若非自己切身的經驗,永遠也只會是別人的見證。」

教誨

  常常在每一個周末,經歷了陪孩子打球、帶吉他班、領詩歌並信仰分享、團康遊戲、導聖誕劇排練、指導孩童合唱練習... ,一方面覺得生活充實精彩,好像每周都在帶營隊一般,然而,有時候心中倒也會產生幾分驕傲,覺得自己好像有那麼丁點重要,如果沒有自己,教會活動的運行好像就不會太順利。   有一回,一位小朋友的媽媽私下來對我說:「佳正,謝謝你願意陪伴我們家的小朋友們,他們有時候太過活潑好動,但你仍然很有耐心... 」我卻也急忙地推辭道:「別這麼說,也謝謝您願意讓孩子們來到我們中間,透過這些活動,我們彼此分享、學習,成長的不是只有孩子,我們也透過教導孩子得到了成長... 」說完,心中的自傲好像也跟著少了幾分;的確,我們不過是上帝分享愛的與信心媒介,又有甚麼值得自豪的呢?   我喜歡 紀伯侖 (Kahlil Gibran, 1883-1931)在《先知》一書中,對於「教誨」的敘述:「...他(教師)給予的毋寧是他的信心和愛,而非他的智慧」,的確,我們能夠做的又有什麼可誇?不過是憑藉著來自上帝的信心與愛,來分享給在我們生活周遭的小孩子們,至於智慧,從來不是我們能夠說給就給,也始終不會是孩子即刻就能獲得的東西,誠如書中最後這麼說道:「... 就好比你們每一個人個別存在於上帝的心目中,因此,你們每一個人也需有他獨有的對上帝的認識,和對大地的了解。」   我相信,終有那麼一日我們都將獨自面對上帝,好像我們獨自領受了生命,也終將獨自面對死亡,這一切,沒有任何人能夠代替我們擔當;但我們仍然能夠在這生命的旅程中,共享來自於上帝的恩典和慈愛,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上帝所珍愛的。

給予

  「你只給了少許,當你給予了你的財產;在你給予你自己時,才是真正的給予」-紀伯侖 (Kahlil Gibran, 1883-1931)。   赴了媽媽晚餐的邀約,在上菜之前,眼前的一幕景象映入我的心底;我靜靜地觀察著前方的一桌,一位約莫與我年齡不分上下的兄弟老練地洗著撲克牌,面帶著淺淺地微笑,一張一張將手中的紙牌分成兩等分,一份給自己,另一份則是給在他對面的一位小男孩。   小男孩的雙眼透露出興奮的光芒,在大哥哥還沒將手中的撲克牌發盡時,調皮的孩子悄悄地走到他的身旁,再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摟抱住哥哥的脖子嬉戲,看著這段忘年的友誼,我彷彿在這喧囂的世間窺見了樂園,同時不禁想起紀伯侖於先知一書中,對於「給予」一詞精妙又頗富哲理的描述。   前陣子參加完社青讀經營,一個問題不斷在我心中盤旋:「一個願意獻上自己生命的心,有多少重量?」如果有那麼一天,人人都願意彼此關懷體貼,甚至獻上自己,求教職的人不再單單為了安逸的生活;穿白袍的人不再單單為了優渥的薪資收入,從政的人們不再單單為了沽名釣譽…。   基督這麼說:「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更大的…。」甚至做為榜樣,甘願為了贖回世人而甘願被釘死在十架上,叫眾人得以與上的重新和好。或許在這個世代,為朋友捨命的事已不常見,但我們仍能夠為身邊的家人、朋友,甚至不認識的人奉獻自己,倘若人人都有一顆願意奉獻的心,我深深相信天國已離世人不遠矣。